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哲学、法学

  • 论马克思劳动观的四重结构及其理论渊源

    刘胜;田方林;

    劳动是历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绕不开的话题,也是马克思本人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继承和批判了以往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以劳动为锁匙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大门,揭示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劳动观的科学内涵可分为劳动本质观、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观和劳动解放观。

    2024年02期 v.24;No.12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内涵解读及判断路径

    姜盼盼;李天娇;

    我国《刑法》以及司法解释对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规定明确,但缺乏可操作性。“明显超过”指将不法侵害和防卫行为判处的刑期进行对比,中间跨过一个刑期档次即防卫行为过当;“必要限度”的解读即以必需说为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修正解释;而“重大损害”是将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与防卫人实际造成的损害进行对比,以《刑法》规定的人体损伤标准为基准,二者对比结果跨越一个大档次即属于造成“重大损害”。对于是否超出防卫限度的判断总体上应坚持从行为→结果的层级式判断方法。

    2024年02期 v.24;No.126 7-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制度原则与方案设计

    鲍博;

    为有效贯彻对罪错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通过对国外相关制度进行借鉴,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成为我国理论界因应未成年人犯罪的时兴观念,但司法实践经验仍有所阙如。为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建构,应在现有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上,从加害人、被害人及刑事法治的不同角度确立一系列指导原则,再以之为基础设计制度方案。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可由适用条件、参与主体、适用阶段及修复会议等要素组成,并通过修正司法实践及调查问卷中暴露的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2024年02期 v.24;No.126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经济、管理

  • 基于LDA模型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主题挖掘与文本实证分析

    冯艳铭;郝志梅;董春栎;

    通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文献进行分析,明确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供科学建议。检索爬取了CNKI(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关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领域的文献,将文献摘要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DA模型挖掘文本主题,分析主题演进趋势,使用回归方程识别冷、热点主题。去除不相关文献后纳入文献402篇,使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挖掘出8个主题,其中利用回归方程识别热点主题1个(家庭关系与情绪健康),冷点主题1个(再教育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发现主题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展示。建议未来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应更加重视老年人教育、知识、能力的研究,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2024年02期 v.24;No.126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混编混岗”问题的治理策略研究

    周志刚;周炜轶;

    “混编混岗”问题是指组织中出现职责交叉、岗位混乱的现象,给组织运转和员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对“混编混岗”问题的定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劳动力供需不匹配、人员流动和组织文化等因素是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从政策层面、组织内部和个体层面三个维度提出治理策略。研究对于“混编混岗”问题的解决和组织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4年02期 v.24;No.12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对返乡创业的网络情绪研究

    陈松林;郭文静;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返乡创业是人才振兴的关键。本文运用文本情感分析法探究青年在哔哩哔哩网站对“返乡创业”议题的内在情绪,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助力。研究发现,青年对返乡创业的网络情绪表达较为复杂,以正向为主,负向为辅;网络议程设置影响了青年在网络上的认知判断,尤其是对青年负向情绪的影响较深;在情绪感染机制的作用下,仪式化的弹幕形式加强了青年对返乡创业的正向情绪。为强化青年返乡的内在动力,建议政府打通交流渠道及时发布信息、主流媒体建立多平台矩阵和视频平台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以青年返乡创业为核心,多方合作、互利共赢,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24年02期 v.24;No.126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数字经济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杨立生;孟莉;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角度出发,基于云南省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综合指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云南省地级市数字经济水平金融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正向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融资约束促进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过度金融化表现出治理效应,对非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体现促进作用。

    2024年02期 v.24;No.126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河北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碳减排路径研究

    梁毅;高子涵;徐晓东;徐超飞;贾博越;

    结合国内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在阐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上,分析河北省2011年以来能源消费量及消费结构。以Kaya恒等式为基础,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后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九个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人口因素对河北省碳排放影响最大。最后,对河北省碳排放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2024年02期 v.24;No.126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党建、思政

  • 以历史主动精神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探析

    陈言;傅畅梅;

    历史主动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支撑。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既能实现民族复兴,又能造福全人类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新的历史阶段,应更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趋成熟优化、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突破瓶颈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繁荣发展,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4年02期 v.24;No.126 54-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唐山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尹景瑞;胡冰;曹进;郭金秋;

    红色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形态和精神财富,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唐山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促进红色旅游、增强大众文化自信、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都体现了独特的价值。然而,唐山红色文化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传承机制不完善、传播与教育手段单一、受到商业化市场化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挑战等。对此,应通过完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制度、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利用、利用新媒体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传承唐山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024年02期 v.24;No.126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教育、教学

  • 智能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研究——以H省为例

    岳丽娜;聂怀勇;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双重影响下,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越发紧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愈发重要。以H省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智能教育环境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进行测算,并从高校所在地域和高校类别两个维度对教师信息化能力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在各能力维度上,H省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指数最低;在地域上,城市经济越发达各能力维度指数越高;在类别上,高校层次越高,教师的“认知与态度”指数越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均衡发展的参考性建议,旨在促进H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2024年02期 v.24;No.126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共生理论视角下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及路径优化

    魏红梅;谭银;

    全面深化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既是实现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路径。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创新要素高效流动为核心,实现资源跨界整合和价值增值的双向投资和合作过程。根据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当前应用型高校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共生单元价值取向分离,利益本位思想固化;共生模式内生动力不足,主体间合作互动疏离;共生环境支持不力,环境建设支撑度不足;共生界面信息传导受阻,资源要素流动通道不畅。为了进一步促进应用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需完善校企合作共生单元,优化利益主体共生路径;创新校企合作共生模式,优化主体协同合作共生路径;营造校企合作共生环境,大力提升环境支撑力度;打通校企合作共生界面,优化资源要素共生路径。

    2024年02期 v.24;No.126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硕士研究生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李平;王峥;孙影;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在线教学模式凭借其海量的平台数据、灵活的开放共享性等优势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的人才,其教育培养具有知识体系与课程资源繁杂、实践性强等特点,对网络课程教学的要求更高。同时,高校普遍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构建在线教学新模式以及进一步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等共性问题。依托“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某高校2020级及2021级医学相关专业272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课程网络教学调查,探究研究生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和学生满意度情况等,从中凝练经验,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助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4年02期 v.24;No.126 78-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文学、艺术

  •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孙越川;李丽;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2024年02期 v.24;No.126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基于形象学的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的建构

    管晓蕾;谢芬芬;

    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瑰宝之一,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形象学帮助人们认识译本构筑的翻译形象,探究其建构的翻译策略。在形象学的框架下,概括总结秦腔剧本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分析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建构的策略,以期推动中国传统戏剧秦腔“走出去”,同时助力民族形象的国际塑造。

    2024年02期 v.24;No.126 97-10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离骚》英译的符号美学分析

    陈奇敏;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换,在音韵美感、多义语符、象喻修辞和叙述方式层面均衡考量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体现了中西诗学审美的和谐碰撞。

    2024年02期 v.24;No.126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基于变译理论维度浅析俄汉文学翻译

    王晨;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文学翻译非常注重译文与原文之间在表达方式、词语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契合性,因此也更加讲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翻译理论影响下文学翻译标准发展变化的梳理研究,以变译理论为基础,俄汉文学翻译为对象,提出开展文学翻译需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认知差别、语言表达差异,同时结合灵活丰富的翻译策略以“变”求“通”。

    2024年02期 v.24;No.126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李大钊研究

  • 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任鹤飞;梁夕雯;高路杨;

    在国家危亡之际,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青年人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推动青年思想发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用科学理论改造人生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毅然投身创造“青春中华”的伟大革命实践当中,也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青年教育思想。在教育形式、内容和目标上,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与当前国家提出的“大思政课”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二者的有效融合,对于当前做好青年思想工作,构建“大思政课”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4年02期 v.24;No.126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红色管理视域下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张梦璐;刘旭东;

    红色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和近现代青年的重要影响人物,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具有深远价值。从红色管理的基本观点出发,运用红色管理理论框架解读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系统把握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管理内涵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024年02期 v.24;No.126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李大钊妇女解放思想述论

    樊欣婷;

    妇女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李大钊先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既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先锋,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中国化的典型人物,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事业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状况,指出妇女若要实现解放,首先,要在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其次,争取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婚姻等方面的权利;他还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出劳工妇女是解放的中坚力量,强调通过“灵肉一致的改造”和阶级的联合来实现妇女解放目标。他所播撒的思想火种对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中国化的开启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4年02期 v.24;No.126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文明”特色栏目征稿启事

    <正>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位置更加凸显。为了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也为给本领域前沿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研讨平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24年创设“生态文明”特色专栏。来稿可重点参考以下方向,作者也可以围绕主题自行设定研究内容。

    2024年02期 v.24;No.12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华北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刊物。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420/C;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708),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期刊等网络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以“面向前沿,服务发展”为办刊宗旨,注重办刊质量,努力探索创新,尊崇学术道德,强调学术规范;突出学术性、地方性、人文性等特点,多次获评河北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哲学、法学”“经济、管理”“党建、思政”“教育、教学”“文学、艺术”为本刊主要常设栏目,同时还办有“生态文明”“国别研究”“李大钊研究”“清东陵文化研究”“国家凝聚力研究”等特色栏目。

    2024年02期 v.24;No.126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