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哲学、法学

  • 妨害药品管理行为刑法规制的目的与边界

    任学婧;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妨害药品管理行为单独入罪,严密惩治药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网。妨害药品管理行为刑法规制的直接目的是维护药品管理秩序,而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明确妨害药品管理行为刑法规制的四种行为类型,是界定妨害药品管理行为刑法规制范围的前提和基础。运用历史解释和体系解释的方法,借助专业的司法鉴定,合理解释“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含义,以厘清妨害药品管理行为刑法规制的边界。

    2022年02期 v.22;No.114 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成本收益理论下检察公益调查核实权的制度优化

    赵勇;徐本鑫;

    调查核实权的运行是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时查明案件事实、提出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的先决条件,在带来查明案件事实、保护公共利益等收益的同时,也需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的大量投入。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复调查核实、全面调查核实、过度调查核实和盲目调查核实的情况,导致产生成本收益不匹配现象。究其制度成因主要有:调查核实主体角色定位不清,超越法定职权要求;调查核实权行使混乱,忽视办案阶段差异;调查核实程度过高,忽视证明标准要求;调查核实目标偏移,倾向追求胜诉结果。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建议从以下方面优化检察公益调查核实权制度:检察机关立足于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定位;将调查核实权的运行限定在立案后至提出检察建议这一阶段,以区别于立案前的初查和诉讼阶段的调查取证;严格遵守不同办案阶段的证明标准;将“为提出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提供证据支持”作为调查核实权运行目标。

    2022年02期 v.22;No.114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经济、管理

  • 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何燕子;王艳兰;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获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4-2018年的数据后,运用熵值法得到了长三角2014-2018年的高质量增长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探讨了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结果发现,近几年长三角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6个城市中上海、杭州、苏州排名前三,且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超过了50%,安庆市实现程度最小,仅达到了10%。通过回归分析后发现专利授权、绿化程度、外贸依存度、就业机会以及医疗水平对长三甲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都有显著影响。

    2022年02期 v.22;No.11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苗壮;赵艳霞;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庞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近年来,资源开采所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产业结构畸形等问题不断凸显,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2010-2019年数据样本进行测算,归纳出了我国41个强依赖资源型城市,51个中依赖资源型城市和24个弱依赖资源型城市,并分析了强依赖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提出了克服“资源依赖”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对策建议:完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城市人才集聚;重点扶持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2022年02期 v.22;No.11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的京津冀农地流转市场差异化分析

    邓思宇;张远索;姚艳;

    农地流转是推进农业体系现代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土流网交易平台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农地流转的市场状况,发现三地农地流转市场在流转价格、流转效率、流转趋势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差异。基于多源流理论,分别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剖析农地流转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融合“企业+”和“网络+”以形成品牌优势、加强区域性政策引导以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强化政策参与者与企业家的引领作用以减小区域间流转差距等有利于农地有序流转的建议。

    2022年02期 v.22;No.114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红利还是鸿沟:互联网发展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吗?

    曾冰;杨美文;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互联网发展提出的时代需求。利用中国2009-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并采用门限模型回归来检验互联网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内我国互联网发展仍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扩大影响程度会呈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相应互联网发展门槛值为0.2672。当跨过门槛值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速度有所减缓。互联网水平大于0.2672的地区仅为北京与上海,而其他省份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尽管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城乡间互联网接入层面的基础设施不均衡、使用技能和应用方面不平等以及收入回报差异加深了城乡收入差距。

    2022年02期 v.22;No.11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河北省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分析

    李炜;王广凤;

    在分析河北省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对2011年至2019年河北省的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于河北省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快速,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地区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调度正在逐年向好,二者耦合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19年也已经达到勉强协调状态。

    2022年02期 v.22;No.114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阅读疗法研究——基于对全国部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

    张丽丽;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开始在神州大地蔓延,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在疫情进入消退期后,疫情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还会继续存在。如何帮助大学生理性面对创伤事件,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传递正能量,给予情感支持和帮助迫在眉睫。通过开展阅读治疗服务,培养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尤为必要。

    2022年02期 v.22;No.114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党建、思政

  • 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

    伊敏;韩继伟;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反贫困思想的形成是与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反抗压迫和追求独立富强的革命与建设历程就是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不仅影响了毛泽东对于贫困问题的认识,更是决定了毛泽东反贫困思想与实践的主要内容。要想全面理解掌握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就需要深入地把握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将毛泽东反贫困思想放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毛泽东反贫困思想的内涵与精髓。

    2022年02期 v.22;No.114 56-6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抗“疫”斗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探析

    章凤红;张国彪;

    中国人民的战“疫”斗争实践,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中国精神、中国智慧,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将战“疫”斗争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将战“疫”斗争实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突出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年02期 v.22;No.114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党建带团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张书皓;董康成;刘昊馨;

    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从“党建带团建”的视角出发,构建一套富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对提升大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2年02期 v.22;No.11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视

    刘燕茹;洪涛;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了“个性化教育、适应性学习”的教育方式,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大数据时代高校面临着西方网络信息传播祛魅主流价值、大数据意识和信息化水平滞后影响实效性、信息获取的碎片化削弱教师主体控制力等挑战。应坚持统一思想、超越传统、统合督导、因时而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数据的实现高度融合和双向互动,将大数据的数据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的飞跃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02期 v.22;No.114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红色美术作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研究

    苏晔;张洁;崔慧敏;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而诞生的红色美术作品,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大众性的鲜明特征,蕴含着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应通过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更新思政教学方式、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充分发挥红色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2年02期 v.22;No.11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赵良君;尹红菊;王会;吕旭阳;杜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高校创业教育可以从中寻找意义、提升质量、促进形式多样化、完成知行合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需强化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培育一支专业师资队伍、探索多样化多层次创业实践模式、搭建创业教育协同平台。

    2022年02期 v.22;No.114 83-8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教育、教学

  • 新工科需求下PBL教学深度学习的模式研究

    韩秀丽;汪金花;李鸣铎;李孟倩;甘德清;

    PBL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思想,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对PBL内涵进行了研究和延伸,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PBL教学的KOSEAM学习环,设计了适合KOSEAM学习环的组织过程和教学环节,构建了一种符合深度学习的本土化的PBL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科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创新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2期 v.22;No.114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有效课堂“教与学”及其信度与效度研究

    韩宁;代莉;

    基于有效课堂“教与学”的信度与效度,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知识需求度、课堂参与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学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围绕学习规律展开,与创新型思维结合起来。课堂内容知识结构、教师授课态度和教学技巧决定着课堂信度。通过课堂目标以及课程知识点选择的二元性、可阐释性和启发性,优化课堂内容的知识结构;通过课堂授课语言的组织、手势的合理运用、互动环节的合理设置等,提高教学技巧。课堂效度可以从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能力和学生心智成熟度进行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应涵盖对知识的悟和触类旁通,学生能力应涵盖自我认知知识的能力、自我消化知识的能力和自我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心智成熟度应涵盖学生的挫折承受和创新协作。

    2022年02期 v.22;No.114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论文)培养模式探索

    任伟成;翟羽佳;李富平;孙光华;张亚宾;

    基于OBE理念对毕业设计(论文)目标及管理、选题及开题、全过程管理、评审与答辩四个模块的教学过程重新完善,通过探索与实践使课程目标高质量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毕业设计提出毕业设计全过程多院校联合、校企联合、教师联合(“三联合”)培养模式对毕业生进行指导;针对毕业论文提出毕业论文全过程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依托学科竞赛(“三依托”)培养模式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三联合”+“三依托”教学过程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了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选题要切合实际,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022年02期 v.22;No.114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国际中文教育微课主题遴选特点与原则——以国际中文教育微课大赛为例

    沈莉娜;张琼;

    “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已深入人心。国际中文教育微课正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之一,其主题的遴选是开发出一个优秀微课的关键。以国际中文教育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归纳出国际中文教育微课大赛主题遴选具有语言类独占鳌头、文化类逐年递增、讲授类居多、系列微课脱颖而出、中国学生更偏爱语法类选题和外国学生偏爱文化类选题的五大特点。结合大量微课实例详细阐释了遴选国际中文教育微课主题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基石、以视频媒体传播属性为准绳、知识点精细小巧四大基本原则。

    2022年02期 v.22;No.114 106-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文学、艺术

  • 新闻漫画中“扶贫”多模态隐喻研究——以《攻坚脱贫,助力小康》专题漫画为例

    陈玲;段钨金;

    以中国新闻漫画网专题收集的34幅“扶贫”漫画为语料,运用概念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了其中关于扶贫漫画中的30个扶贫隐喻。研究发现:(1)该专题漫画主要涉及四组源域:行为、工具、驱动力、生活资源,其中以源域行为为主。(2)该专题的表征方式以图像—文字为主,多模态图像生动形象地丰富了扶贫隐喻的表达和理解。(3)该专题漫画的多模态隐喻分析体现出了时政媒体及公众对于扶贫及扶贫相关现象的积极态度,即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积极的信念。试图探究该专题漫画的意图,以达到帮助民众对扶贫这一热点话题更系统的认知和深刻的解读。

    2022年02期 v.22;No.114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 《蜃楼志》英译本解释性叙事干预论析——以副文本为例

    操萍;钱灵杰;

    《蜃楼志》译者韩南以添加副文本为途径显性干预翻译叙事,利用序言解释作品成长主题、情节主线与互文特质,彰显原作文学价值,利用注释解释相关时空概念、人物典故与风俗制度,再现原作文化价值。解释性叙事干预是译者声音的体现,有助于深化读者理解、建构民族形象、丰富文化语境。

    2022年02期 v.22;No.114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认知与语用融合视域下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分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刘云梦;卢卫中;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为例,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融合认知与语用视角探讨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运作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中国政治话语隐喻在认知语境的制约下,使得源域的相关概念选择性地映射到目标域中,听话人借助语境进行语用推理,在政治话语和政治语境假设之间找到最佳关联,进而推知隐喻背后所传达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内涵意义;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发挥了重要的认知与交际功能,旨在引导国内民众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消除西方受众对中国政治的误解,有效促进中国声音在国内外的传播。

    2022年02期 v.22;No.11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艺术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王小秋;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艺术类课程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研究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的理论与意义、教学内容与形式是高校艺术类课程在信息时代的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在线教育的需要。艺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有良好的补充作用,能使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从多个维度得到拓展。多渠道的线上教学模式能够降低艺术学习的门槛和难度,从而有效改善教学效率并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研究高校艺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比例并根据其特点、性质来决定教学模式,使之可以达到互联网时代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凸显艺术教学的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方向。

    2022年02期 v.22;No.114 131-13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教学改革”专栏

  • 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道路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陈凯江;马立杰;周云龙;杨志年;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今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教学发展必然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引导。通过研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道路工程类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找出了当前我校道路工程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提出改进现有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建设优质教学团队等措施。

    2022年02期 v.22;No.114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线性代数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

    李丽红;何亚丽;郭小强;

    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网络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结合线性代数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总结以“加强教学互动,促进自主学习”为教学理念,以“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模式创新、强化应用”为指导思想的课程建设思路,分析课程建设效果。

    2022年02期 v.22;No.114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凝聚力研究

  • 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品牌创建及提升路径研究

    郭海育;鲁敏;雷振海;

    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品牌创建工作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进行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热点。当下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组织成员品牌认识、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以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为索引,对H校G学院第二党支部品牌创建工作进行过程梳理和方法明析,从而探索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品牌创建方法以及提升路径,更好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2022年02期 v.22;No.114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理论基础、现实表征和提升路径

    耿茂城;

    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百年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推进实施部署,由此呼唤党的政治领导力。提升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需要系统分析政治领导力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唯物辩证法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需要充分把握政治领导力在政治信仰、科学谋划、落实执行和社会动员方面的现实表征,明确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现实必要性。最后,围绕根本保障、关键抓手、现实依据和价值目标的有机环节,科学建构政治领导力的提升路径,达成对新时代政治领导力积极有益之探索。

    2022年02期 v.22;No.114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下载本期数据